今年,出国旅游的热潮确实席卷而来。人们排队前往日本血拼,满大街的LV店挤满了中国人,甚至导购都开始说中国话。还有的人是奔着免签,在古巴、马来西亚、泰国等地,到处可见中国游客的身影。此外,也有一部分人出国旅游是沉迷于一种团——低价纯玩团,这种团便宜得让人心动,号称豪华游,乍一听似乎占了很大的便宜。
然而,现实往往与想象相悖。有网友抱怨,父母报名参加了一个约500元的旅游团,结果却在导游的诱导下,花费了4000多元购买了厨具,表面看似纯玩团,实际上却比黑团还坑。最近,官媒也曝光了这一现象,中国消费者协会盘点了过去一年的典型消费舆情事件,其中28.5%的受访者最为关注“低价旅游团暗存强制购物问题”。央视网更是痛批,“低价团、免费游、返钱游……看了内幕你还想去吗?”
为何这些低价旅游团如此猖獗,让人防不胜防?过去的宰客手段,如导游辱骂、扣小黑屋等,已经随着官方打压和消费者“反收割”意识的提高而逐渐消失,但取而代之的是更为隐蔽和高级的宰客方式。
过去的宰客手段,如导游辱骂、扣小黑屋等,已经随着官方打压和消费者“反收割”意识的提高而逐渐消失,但取而代之的是更为隐蔽和高级的宰客方式。这些旅行社往往以“纯玩团”为幌子,实则是深度体验当地购物中心的“纯玩”。他们通常将购物点设计成旅游行程的一部分,美其名曰深度体验当地人的生活习惯,如韩国游是带人去购物天堂,港澳游是去特产店。游客游玩的时间短暂,而进店购物的时间却长达数小时。
为何这些旅行社的套路不仅更深,甚至还越来越大胆?这还要跟行业的变化有关。一方面,货不对板却难以追责。很多游客不知道,在网上约好的旅游社,与实际游玩的很可能不是同一家公司。明面上是与A公司沟通,付款和收款人却是B公司,实际体验则是C公司承担。这样一倒多以后,所谓的承诺也是一变再变。另一方面,利益链多,羊毛出在游客身上。旅行社将低价团的游客转给地接社,由地接社承担地接成本,但游客的价格本身就不高,到了地方团就更没多少。这导致地接社和导游面临着巨大的压力,为了收回成本,不得不通过引导游客购物来盈利。
针对这些现象,官方一直在重拳整治,专门打击不合理的低价团,并出台相关政策。然而,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,还需游客自身的整顿。在低价团爆出丑闻后,游客在报名前需要三思,只有在源头上掐断需求,才不会给黑心低价团宰客的可能。毕竟,在都想多占便宜的心理博弈下,游客与低价团,终究都是输家。
(图片来源于网络,侵权请联系删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