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版的《封神榜》中,人物形象是胫甲、战裙和头盔的服饰。乍一看,这和希腊罗马的战士形象颇为相似,因此许多人可能误以为电视剧内容纯属虚构。然而,除了穿战裙这一点外,老《封神榜》中的人物服饰大致和周代人的相似。
周代人的服饰一般分为四部分:上衣、胫衣、鞋子和外套。所谓上衣,与现代的上衣意思相同;胫衣,即小腿处穿的衣服。如今中国的少数民族中,仍有很多人习惯穿绑腿,其实这就是胫衣。鞋子自不必说,而外套,在当时叫“袗”(单层外套),样式和禅衣一致。
那么周代人的形象是什么呢?他们上半身正常着装,但不穿裤子,小腿处绑着绑腿,外面裹着单衣,看起来就像没穿裤子的和尚。如果去除“袗”,那么这个形象就更为奇特了!更夸张地想象,周代人是如何给自己遮羞的?他们巧妙地为自己披上一件袈裟,用以遮盖自己蠢蠢欲动、即将要登上舞台的“金箍棒”。
其实,周代人并没有穿内裤的习惯,所以我们只能如此想象。而且,有大量记载表明,如果周代人走路大跨步或者掀开外衣,则会遭遇“出”的窘境。所谓“出”,即暴露下体。只有在没有穿裤子的情况下,才会遭遇这种窘境。而且,这些话并非空穴来风,都有文献为佐证。
现代人都知道,周人是上衣下裳的。可是上衣下裳在当时真的是所有人、所有时节的标配吗?答案是未必。从史书记载中,周人的大腿处可能是没有衣物遮盖的。因为苏秦张仪当年抄书就是随手抄在大腿上。另外,史书记载“上衣下裳”的制度是商代就形成了的。然而,商代的史料,有文字记载的只见于少量甲骨文中,大量用毛笔书写的史料已经消散在了历史之中。可以说,对于商周时期具体的社会状况,现代人是缺乏了解的。
在举出文献为证之前,先请大家猜一句话的意思。《论语》里有这么一句话,后半句是“必表而出之”。结合前文,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。表,大概是陈述;出,肯定就是出格。所以这句话是,吹牛过头了,讲述的肯定是做人要谨小慎微的道理。但道理要谨小慎微的却不是言语,而是动作!这句话的前半句是“当暑袗絺绤(读音为chi xi)”,连起来就是“当暑袗絺绤,必表而出之”。它的意思是夏天穿葛布做的“袗”,一定会暴露下体。这句话是劝人们夏天不要穿”袗“吗?以契丹为证,身处北方的契丹,即使是夏天也需要穿棉裙和帽子御寒。因此棉裙和瓜帽,就成了契丹女人一年四季的标配。所以,《论语》这句话的意思是,劝人们夏天的时候要注意行为举止,不能动作夸张。
为什么周人不穿裤子?原因一是风尚,一向崇古的周人,凡事都按照《周礼》行事,穿衣打扮怎能轻易改动?而且,周代分为西周、东周两个时期。西周时虽然文化鼎盛,但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是周王朝开疆拓土的时期,也就是发展时期。国家强盛后不久又陷入战乱,百姓自然就会受到经济的掣肘。这点可以从《三国志》中得到佐证。汉朝的裤子,那时叫做“袴”,和裤子的“裤”同音。汉朝人都会因为贫穷而穿不起裤子,还被记进了历史书中,周代人就更加可想而知了!
孔子穿内裤吗?
最后,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孔子是否穿内裤。周代人的服饰和习惯为我们揭示了古代社会的风貌,使我们得以一窥古代人的生活细节。
参考文献 [1] 熊得山. 中国社会史论[M]. 世纪出版集团, 2007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