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秋网

行医如踏“红舞鞋”:舞步不止,奔赴救人主场

行医如踏“红舞鞋”:舞步不止,奔赴救人主场  -图1

从医35年,庄义浩医生认为,做医生就如同穿上了那双“红舞鞋”,踏上了烙红的“旅途”。医学本身不断地飞速发展,如同舞台上的舞者无法停歇,因为每一步的跃动都关乎生命的安危。心内科医生时常要和时间赛跑,分秒必争地对病人施救,晚一分钟,病人就多一分风险。

行医如踏“红舞鞋”:舞步不止,奔赴救人主场  -图2

讲述人: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庄义浩

自1989年毕业后,他就踏入了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,成为了一名医生。1991年,当二院设立了心血管内科专业,他成为了心内科医生。见证了医院从普通到广东省高水平医院的蜕变,也见证了心内科团队从无到有,发展壮大。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,很多心血管疾病病人,未发病的时候,对生命安全就有潜在威胁;在发病时,病情的演变非常迅猛,对医生处理的专业能力和处理速度要求极高。

行医如踏“红舞鞋”:舞步不止,奔赴救人主场  -图3

合格的心血管内科医生应具备创造奇迹的能力,危急时刻用自己的“武器”,把患者“抢”回来。医生看似云淡风轻地完成一次抢救、一台手术,背后则是持续地学习和不断地训练。治病救人靠个人是远远不够的,一批批优秀的心内科医生把自己的技术、经验传授给年轻医生,推动团队发展壮大;在工作中,年轻医生遇事,团队资深医生做后盾,协助解决问题;后进的年轻医生推着前辈们继续深耕专业,引领学科发展。资深医生不藏私,技术开放引领年轻医生成长,病人有“医”靠,学科有发展,工作有分担,这是多赢。

行医如踏“红舞鞋”:舞步不止,奔赴救人主场  -图4

许多心内科患者的情况危急且复杂,要求我们在面对患者时,要专注、果断,迅速确定治疗方向和办法,然后心无杂念地去实施。如果医生对治疗的结果瞻前顾后,导致心理负担过重,反而影响救治的结果和个人的心理状态。

心血管介入治疗是心血管内科学科发展的一大重要领域,近年来,心血管介入治疗领域进展迅速,为广大的心血管病患者提供更为优化及精准的治疗,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预后。

1997年,庄义浩医生前往北京进修,进修归来后主要负责二院的冠心病介入治疗。在深圳,他是最早从事冠心病介入的医生之一。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群体大,急诊量多,可以说是医师职业中最辛苦的一个群体。最初,他不仅要完成病房和门诊等工作,还承担了医院绝大部分冠心病介入手术和全部的急诊手术。

行医如踏“红舞鞋”:舞步不止,奔赴救人主场  -图5

高强度和不规律的工作节奏,使得他无法像常人一样享受正常的生活节奏和个人的时间。为了安抚家人情绪,他多次尝试约太太去看电影,但每次运气都非常差。不是在去的路上,就是刚买了票就被电话叫走了。最好的一次是电影刚放映,就接到急诊电话赶回医院,至今他极少去电影院。一个介入医生的成长首先是建立在家人极大的付出和强有力支持上,这也是他一直奔赴在救治一线的底气。

做医生还得身体好,高强度工作使得心内科医护有不少“伤员”。介入医生长期不规律生活、站立手术,暴露在X射线环境中,手术要穿戴几十斤重的防辐射装备,普遍有失眠和严重的颈部、腰部劳损,得靠护腰、弹力袜等“加持”才能保持工作,身体不好,是“撑”不下去的。

行医如踏“红舞鞋”:舞步不止,奔赴救人主场  -图6

医生成为一个优秀的“舞者”,还要学习哲学、美学、心理学等综合知识。哲学能提升医生的逻辑思维能力,这是提升疾病诊疗技术和推理能力的重要途径;美学帮助医者理解患者的痛苦,提高自身对抗负面情绪的能力,进而提升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;好的医疗过程,需要医者和患者相携同行,心理学则能帮助医生搭建和病人沟通的渠道,如果医生能取得患者的信任,则能让治疗事半功倍。

等治不如防,这是庄义浩医生的深刻体会。作为医生,他希望每一个患者能转危为安,安然走出医院。心内科危急重患者很常见,医生对病情发生、发展、演变和结果有专业判断,危急情况下,大家就是抢一个先机。他曾接诊了一位肾移植后出现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,第一次抢救回来后,患者随时可能再发作,再发作可能就会失去救治机会,需要立刻紧急手术。当时反复和家属沟通,家属担心手术会对移植的肾脏有损伤,犹豫不决间,一小时后患者再次发作,丧失了最后治疗时机。

治疗过程时有波折,如果因患者和家属不理解治疗方案,医学常识缺失或医患沟通不畅延误了救治时机,是很遗憾的。医疗是医者和患者相携而行的过程,会看病和懂得就医同样重要。

随着国内心血管技术发展迅速,在解决心血管病“救治难”问题上,已经取得了一定进步。但由于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,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巨大,加之人口老龄化加速,心血管病仍是我国居民健康的最大威胁。医生作为守门人之一,能做的事情是很有限的。如果国民健康素养不提升,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改变,培养再优秀的医生、有再发达的技术,对于疾病的防治而言,只是杯水车薪。

对患者而言,求人不如求己;对医者而言,救治不如防治。最好的医疗就是让患者正确看待疾病和懂得和医生配合,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;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则是医生医疗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。对于心血管疾病而言,除了抢救之外,都是“防”,防发病、防发展、防再发。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,疾病防治阵线要前移,健康宣教放首位,落实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,这需要社会多方共同努力,其中不乏政府支持主导,制定政策指南,开展群体监测,进行公众培训;医护支持,治病救人,推动学科发展;全民参与,关注并参与个人健康管理,把疾病预防做到实处。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190277521@qq.com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 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choozh.com/post/1711.html

分享:
扫描分享到社交APP
发表列表
请登录后评论...
游客 游客
此处应有掌声~
评论列表

还没有评论,快来说点什么吧~

x

注册

已经有帐号?